山東仿古瓦廠家淺談濟南府學文廟的建筑特點,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給大家淺談,先來給大家講講關于山東濟南的文廟的建筑分布;
濟南府學文廟坐落于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qū)明湖路,濟南府學文廟南接芙蓉街,北臨大明湖。始建于宋熙寧年間,距今已有近千年歷史,是古代濟南及山東地區(qū)重要的祭孔、教學、科舉考試場所,也是文化、教育的中心,被譽為“齊魯文衡”、“海岱文樞”。
濟南府學文廟的現(xiàn)存建筑依照從南到北的順序分成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南門、中規(guī)中距亭、欞星門、大小泮池和泮橋、屏門、鐘英坊、毓秀坊、更衣所、犧牲所等;第二部分包括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廊廡、鄉(xiāng)賢祠、名宦祠等;最后是崇圣祠、明倫堂和尊經(jīng)閣等。同時,依照大成殿和明倫堂的位置關系可以確定出濟南府學文廟的空間布局是前廟后學,也即大成殿位于明倫堂的前面。
南門內(nèi)側的兩個分列東西的“中規(guī)中矩亭”,造型一方―圓,寓意是“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告誡儒家學子做學問要有―種嚴謹?shù)膽B(tài)度。但整個濟南府學文廟卻不像其他地方的文廟那樣,呈正南正北的朝向,而是呈曲線狀。
濟南文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它的泮池,不但有大泮池,還有小泮池。另外,這里的泮池不但有水,還是能流動的泉水。泮池的泉水是由南面的芙蓉街流過來的,經(jīng)明渠暗道流入大小泮池,然后經(jīng)玉帶河流到曲水亭,再匯入大明湖。
濟南府學文廟主要建筑
影壁
影壁又稱照壁,濟南府學文廟的影壁是從清朝流傳下來的,因為它在清末之后的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被用作文廟的圍墻,所以免遭拆除。濟南府學文廟影壁是經(jīng)過了當代的復修重建,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還原。濟南府學文廟的影壁長達9.85米,高約5米,厚0.95米,用磚砌而成,呈“一”字形,頂部是琉璃瓦覆蓋,它的背面正中有圓形磚雕裝飾的圖案。影壁是用于對濟南府學文廟內(nèi)情況進行遮擋,從而更好的保護濟南府學文廟內(nèi)活動的隱私。
大門
大門是進入濟南府學文廟的第一道門。大門面闊三間,進深也是三間,房頂覆蓋了黃色的琉璃瓦,木門被紅漆刷過上面還裝飾著金色的門釘。
欞星門
欞星門的起源可追溯到宋代,其移于孔廟始于南宋,清代余兆曾在《圣廟通記》中認為“凡有壇,而無宮室則設欞星門,以為宏義取乎疏通也,圣廟亦設是者,所以尊夫子同天地也”。濟南府學文廟的欞星門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原來的欞星門已毀壞,在古時的地基也無處尋覓,欞星門是山東省文物部門根據(jù)史料重建的。
中矩亭、中規(guī)亭
濟南府學文廟之中的中規(guī)亭和中距亭在明萬歷年間始建,濟南府學文廟中規(guī)亭和中距亭都是經(jīng)過后世的重修復建。中規(guī)亭呈圓形,中矩亭呈方形,分列于欞星門東、西兩側。規(guī)矩亭也寓意著提醒學子做人求學要規(guī)規(guī)矩矩,不要想著旁門左道,正所謂“不成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泮池、泮橋
濟南府學文廟的泮池位于欞星門北面,周圍環(huán)繞著百石望板、望柱。泮橋在泮池正中部跨越南北,為青石拱橋,長19米,寬2.88米,共五孔,正中橋孔最大,兩邊孔徑對稱遞減。濟南府學文廟泮池是當代文物工作人員根據(jù)文廟現(xiàn)存建筑情況進行重修的,同時在對文廟的整體建筑進行修建的過程中,考古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了古泮池的遺跡,經(jīng)過考證,證明這個泮池遺跡是建于明代的。
鐘英坊、毓秀坊
鐘英坊、毓秀坊東西相對遙相呼應。這兩座牌坊形制相同,都是四根柱子三間三樓的廡殿頂式木制牌坊,頂部覆蓋著黃色琉璃瓦。這兩座牌坊始建于明成化年間,由濟南知府蔡晟率人在文廟內(nèi)修建!扮姟笔羌械囊馑,“毓”是孕育的意思,鐘英毓秀意味著濟南府學文廟所孕育的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以此來凸顯濟南府學文廟人杰地靈。濟南府學文廟的鐘英、毓秀牌坊是2005年之后根據(jù)史料記載重建的。2007年底文物修復人員在維修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鐘英坊和毓秀坊這兩座牌坊的遺址,而且其局部延伸至原來大明湖路小學的圍墻范圍之外。
屏門
屏門是濟南府學文廟的第三道門,是一座五間六柱的牌坊。坊柱前后各用一根斜柱支撐,柱基由石鼓夾抱。濟南府學文廟屏門是工作人員參照有關歷史資料在原址上重建的,其規(guī)格式樣參照大明湖公園南門而建。
大成門
濟南府學文廟的的大成門是通往大成殿的正門,跟東西廊廡相連與大成殿一起組成了一個封閉的院落!兜拦鉂细尽分性杏涊d:“廟門舊名戟門,宋太祖建隆年間詔用正一品禮,立十六戟于文宣王之廟內(nèi),徽宗大觀四年詔用王者制,廟門增二十四戟,此戟門之名所由昉也。”大成門又稱為“儀門”,“儀”是禮儀、儀表之意,這意味著進入這道門的人,為了表達對孔子及歷代圣賢的敬意,應該講究禮儀、規(guī)制,行為舉止穿著要端莊得體。
東西廊廡
東西廊廡是大成殿前東西兩側的廂房,廊廡內(nèi)供奉著歷代先賢先儒。兩廡從祀的先儒先賢會隨著朝代的更替有所增減,他們所處的位置也有變化。濟南府學文廟經(jīng)過復建重修以后,東西廊廡一共有34間,放了孔子弟子的塑像68座。
月臺
月臺又稱“佾臺”,是濟南府學文廟大成殿前的露臺。在古代月臺是祭孔典禮上舉行樂舞儀式的地方。濟南府學文廟的月臺就是單層的,自清代至民國時期,每年的舊歷八月和二月,大成殿前都要舉行隆重的祭奠儀式。
大成殿
濟南府學文廟大成殿面闊九間,因為濟南府學文廟在孔子故里的首府,殿堂被批準可以獨具皇家規(guī)格,九開間、黃琉璃瓦蓋頂。濟南府學文廟的大成殿跟其他地方文廟的大成殿一樣,都是舉行祭祀儀式的地方。
尊經(jīng)閣
尊經(jīng)閣是文廟存儲經(jīng)典之地。府學文廟尊經(jīng)閣為重檐歇山頂建筑,曾藏有多通石碑,現(xiàn)已不存。1950年代,原尊經(jīng)閣僅剩遺址。由于缺乏詳細建筑規(guī)格資料,府學文廟維修工程指揮部于2008年起根據(jù)明代建筑的形制在原址稍偏南處進行了重建。建成之后的尊經(jīng)閣是文廟內(nèi)最高的建筑,并成為文廟以北的大明湖路上重要的景觀。
本文圖片及文字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可聯(lián)系17782967686刪除.
|